处暑天不热,炎热在中午。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里,代表“出暑”的日子,意味着炎热即将离开,天气逐渐转凉。
处暑节气前后开始气温下降明显,昼夜温差加大,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,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、肠胃炎、感冒等疾病。
这个时候,如何吃出健康就非常重要了。 处暑牢记6点饮食原则,保你平安度过秋天 。
1、养好脾胃,吃热不吃凉
秋老虎狂飙的日子,忍耐暑热,身体消耗很大,尤其是脾胃虚、消化吸收功能比较差的人,更不能贪凉了。这时候应该多吃些热食,比如粥水、汤羹类的,有助健脾胃、补中气。
2、养肝护肝,饮食多吃点酸
处暑过后,天气开始干燥,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危害。中医认为“肺气太盛可克肝木,故多酸以强肝木”。所以平时饮食要多加点酸,以加强肝脏功能。
3、健脾养胃,吃“果”不吃“瓜”
民间有句俗语叫作“秋瓜坏肚”,一些美味的瓜类多属阴寒性质,吃多了会损伤脾胃,因此要适可而止。但一些果类却可以多吃,比如梨可润肺,能够消痰止咳,苹果可润肺去燥、健脾养胃,是最合适秋天吃的水果。另外山楂、石榴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,生津止渴,而且正当季,可以多吃。
4、缓解秋燥,多吃滋阴润肺食物
处暑时节,由于气候渐干燥,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,皮肤干燥,即使饮用一大杯水,也难以解渴。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秋燥”,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,可选用荸荠、蜂蜜、银耳、山药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。
5、多吃维生素,皮肤水润气色好
秋风起,让人感觉凉爽的同时,人体的汗液蒸发也变得较快,皮肤容易干燥,出汗还会损失一部分水溶性维生素。因此,自处暑起的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如:胡萝卜、空心菜、玉米、苹果、火龙果、猕猴桃等,可为身体补充多种维生素。
6、适当进补,多吃平补食物
处暑时节,阳气开始收敛,人体可以适当进补了。进补应选用“补而不峻”、“防燥不腻”的平补食物,例如南瓜、山药、莲子、花生等。
《处暑生活小贴士》
初秋时节,除了饮食上的注意,还有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,才能安稳度过秋天。
1、穿衣睡觉要保暖:虽说春捂秋冻,不过初秋的早晚气候温差大,早晨夜间要注意添加衣服,晚上要在腹部盖薄被,防止胃病复发。
2、少吹空调勤通风:处暑之后最好抓紧时间开窗,让空气流动,而不是继续开空调、关闭门户,让自己的肺脏受到伤害。
3、每天多睡一小时:处暑之后的人起居应该做相应的调整,尤其是睡眠要充足,最好比平时多睡一小时,才能适应秋乏。
?????